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彭文斌
“形散而神不散”的巧妙转化
中国书画艺术表现强调书写性,在“笔墨”的挥运中,隐含着一种中国人的“线性哲思”与“生命意志”。或可曰“生命意志的书写”,延续着中国文化的命脉。其犹重文化的自觉与心性的流露,基于个体对生命的体会,对世界的感悟,可将观者带入更为深远的意境。梁林松深谙此道,善于应用纯粹的笔墨语言将“物形”转化为“生机”,笔墨生动多变,富有节奏律动,蓬勃生长的态势让画面中的意境感极强。轻盈中彰显苍茫,细腻中散发醇厚,客观描绘的对象通过主观的形态夸张,应用笔墨的书写性,别有用心的进行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巧妙转化!化解了中国画程式化的固有制式,“似物非物”与“似山非山”的互相观照,极淡极简里散发出中国绘画笔墨本身的盎然生趣。
主动演变与被动演变的无缝暗合
中国水墨绘画的当代性演变,吾以为大致可以分为主动演变与被动演变两条路径:主动演变是在坚守东方笔墨语言的同时如何更为开放地打破传统样式,活化和升华艺术与自然、社会的内在关系。被动演变是在无处不在的西方艺术视觉形式与观念的影响下,忽略笔墨的表现,强化艺术观念的表达。黄宾虹、李可染、石鲁就是中国当代性水墨发展谱系上的几个重要音符。我认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或许是主动演变与被动演变二者的无缝暗合,在梁林松的绘画中,我找到了这种融合。正如他以“白菜”为题材的系列作品,往往在观者的“似是而非”诧异感中,引发有关“静物--山水--生命--宇宙”的哲学思考。其以近乎抽象的夸张手法和意象的技巧相结合,形成了多维度、多感观、多场域的新绘画格局。既不脱离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情趣本体,又打破了常规审美的界限,极具东方诗意绘画中笔墨氤氲、广袤苍茫的诗性特质,营造出物理时空、心理时空与历史时空交相呼应之下的情感基调,在画面之中弥漫出一种引人深思的当代性人文情怀。
小中见大之君子气度
梁松林《平凡小品》系列作品耐人寻味,颇有小中见大之君子气度!气度足,心有丘壑者,小品便愈大,愈厚,愈加耐品。追溯“小品”一词,源自文体,出自佛门,始于晋代,由此足以证明其历史渊源之久远,思想背景之深刻。“小品之状,大品气象”,构成了梁林松小品绘画的价值品相。画之气度有如其人,人之所以有大气度者,大概除了反映出画者耿介倔强不拘小节的气质、悠然自得不亢不卑的文人胸襟之外,更有淡泊娴静尘埃不染的高尚情操。《韩非子·说林上》曰:“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其意为“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
惟天下之静者,方能见微而知著!
彭文斌
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
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收藏周刊》名誉主编
《美术纵横》杂志执行主编
《美术评鉴》杂志主编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